第1710章 阁臣选用风云急(三)
朝廷的岁入不过两千三百万元,再加上制造军器、战船等的开支,朝廷每年岁入的一半都是用于养兵,对于朝廷来说,军饷的开支过于庞大了。
即便是放到以冗官、冗兵而著称的两宋,现在大明的这个军费开支也可以算的上非常之浩大了。
大量的军饷开支已经影响了朝廷改善道路、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营建的进度,对于朱载坖来说,现在是该对于大明官军进行调整了,但是大明现在国土广大,必须要维持一支相对数量的军队,才能够保证对于各地的控制和抵御外敌的入侵,这点是朱载坖的底线,不能因为要减少开支牺牲国防,这是行不通的。
对于大明官军的人数,其实以大明的辽阔,八十万官军并不算多,但是问题是分布极为不均,现在九边和京营、亲军诸位的官军数量就已经高达五十八万,剩下的三十万官军则分别屯驻于大明的地方地方,北重南轻的局面非常之明显。
对于朱载坖来说,要解决这个问题,主要是要调整官军的布防,加强南方的兵防,适当的减少九边的兵力,平衡南北和京师之间的兵力部署。
对于这个问题,张居正认为和祖制也是有一定关系的,因为大明的现实情况是朝廷之兵在北方,而朝廷的钱粮赋税等主要来源却在北方,之前大明朝廷的主要威胁也在北方,所以朝廷不得不在九边兴修边墙,屯驻重兵,而对于内地和南方,就相对比较空虚,这并非一时一世的弊端,而是长久形成的弊端。
朱载坖当然知道这个弊端是朝廷经年所形成的,但是现在朱载坖不能坐视了,内地的兵防也要加强,朱载坖首先询问戚继光,现在九边的驻军是否足够用?
对于这个问题,戚继光认为现在九边的兵力肯定是足够用的,但是九边兵力的配置其实是不合理的,现在九边的重兵主要屯驻在蓟辽和宣大两个重兵集团,尤其是蓟镇和宣大三镇,占了现在九边驻军的半数以上,蓟镇要屯驻重兵主要是为了保卫京师,因为之前庚戌之变,俺答直接寇边,所以从嘉靖朝开始,朝廷就一直不断的加强蓟镇,以保障京师的安全。
而对于宣大兵力雄厚,则是因为之前俺答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宣大,所以为了防范土默特部,朝廷在宣大屯驻重兵,以保证北虏不能破口,但是现在朝廷的边防线已经大大的向北推了,从开平、大宁到东胜,大明拓地千里,全面恢复了洪武时期的边防线,对于大明来说,蓟镇、宣大都已经成为了内边,边防压力不那么大了,再在此处囤积重兵其实是没有必要的。
戚继光认为,朝廷未来的主要北部边患其实是一